4天播放量破千万信捷策路
两个月上线三部
AI精品漫剧叫好又叫座
产能提升375%
AI撬动漫剧全球化
毋庸置疑,今年的漫剧已经从“小众品类”跃升为内容行业新的增长点。
官方的重视摆在台面。
在上周的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国家广电总局倡导推动的 “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”正式启动,鼓励文化类精品创作。
大会现场,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表示,响应国家广电总局的号召,将动画微短剧纳入扶持范围,对优质的项目前期投资资金,上线之后也会提供至少千万级的流量扶持。
行业的热度也有实打实的数据佐证。
相关的字节数据显示,漫剧行业8月整体消耗环比上涨174%,当月上新剧目接近600部,环比+108%。
短时间内的高速发展让漫剧市场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:一边是海量漫剧充斥市场,质量参差不齐,同质化严重;另一边是精品漫剧稀缺,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待激活。
展开剩余94%更值得注意的是,漫剧的实际发展比数据呈现的情况还要快,内容供给层面已经出现了路线分化——AI既催生了量大管饱的产能革命,也开始为精品内容提供技术支撑。
比如与光同尘集团在9月26日和27日先后上线的两部连载型的精品漫剧《传武》和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,均改编自阅文旗下IP,纯AI制作,单个项目团队人数仅7人。其中,《传武》上线首周12集播放破1000万。
(相关海报)
截至发稿前,《传武》更新12集,抖音端单日播放增量以百万计;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更新至20集,抖音端单日播放增量超一倍。同时,两者包揽了腾讯动漫漫剧榜的前两名,并登上了DataEye的抖音动态漫榜。
(相关截图)
本期,短剧自习室结合对制作方与光同尘集团的采访,一起来探讨下一阶段的漫剧将会走向什么方向。
播放量破千万,精品漫剧叫好也叫座
行业的极速膨胀,必然导致路线的分化。当下的漫剧行业,正清晰地呈现出两条并行且迥异的生存轨道。
一轨走的是量大管饱的路线,AI是叩开漫剧大门的“入场券”。
一部传统的动画番剧往往需要专业团队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打磨,成本动辄成百上千万,将大量中小团队拒之门外,平台面临巨大的内容缺口。
而AI重构了这一逻辑——几个人组成的轻量化团队就能做出一部漫剧,制作周期和成本大幅压缩。
此前短剧自习室了解到,即便从零开始做一部AI漫剧,每分钟不过2000元-5000元,部分集成式AI漫剧创作平台甚至把成本打到了1000元/分钟左右。
所以,AI在这一路线的核心价值便是降本增效,把漫剧的制作门槛拉到大众层级,让大量中小团队得以快速产出内容。
供给量跟上了,这一内容形态被更广泛的用户熟知,为后续精品化路线铺垫了市场基础。
(相关动图)
随着用户量快速增加,内容需求更加多元,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,行业进入了大浪淘沙的阶段,极少数头部作品卷走了绝大部分的流量。
在这种情况下,行业逐渐分化出靠精品漫剧突围的另一轨,AI的价值从“降本工具”升级为“创作的最强辅助”,能够辅助高难度IP落地,甚至实现IP升级。
“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,看到了AI为长篇动画制作赋能的可能。”与光同尘集团CEO、出品人陈发灵在接受1905电影网编辑部采访时曾如此介绍。
上个月信捷策路,由与光同尘集团、1905电影网出品的《有山灵》上线播出,开播后单平台迅速突破千万播放。
(相关海报)
这部精品漫剧在2025年年初正式启动制作,以《山海经》为蓝本,融合奇幻冒险题材,每集时长为一分半钟左右,共36集。
其AI核心制作团队仅有5人,包括00后主创、资深AI影视编导、控图师、动画剪辑师以及声音制作人,加上一些辅助生图的人员,就实现了0手绘、0三维、0渲染的全流程AI创作。据悉,从定下剧本走向后,制作耗时大约半年多。
短剧自习室了解到,为了保证AI叙事的质量,《有山灵》的制作团队往往会把一个完整动作拆分为2个甚至更多镜头,再通过蒙太奇剪辑,让镜头衔接服务叙事、保持动作连贯,避免动态抽卡带来的不确定性,以保证观感流畅。
(相关动图)
监制颜嘉仁表示,“如果是非固定性目标,AI可以飞快得到结果,如果想达到固定目的,还需要打磨。”
主创团队认为保证角色造型稳定性的重点在于精细打磨,更要与场景光影自然融合。尤其是多人镜头,团队通过分层处理、绿幕分离、动态后合成等方式,并结合PS生成式迁移融合、Magnific重打光等工具,对每个镜头反复处理。
(相关动图)
由此可见,AI不仅能做低成本填充,更能支撑精品创作。同时,《有山灵》的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漫剧赛道需求升级。
可以说,AI驱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,也成为路线分化的关键,量的革命为质的飞跃铺垫市场,双轨并行本质上是AI技术在不同需求场景下的价值分化。两条路线没有绝对的优劣,只是对应着行业不同阶段的核心诉求。
当行业步入新阶段,从求量转向求质,AI的价值不再是简单替代人力,而是放大人类的创意。
精品漫剧也靠AI增效,产能提升375%
“我们希望成为国内的皮克斯,甚至是迪士尼。”与光同尘集团毫不避讳这份野心。
与光同尘集团向短剧自习室透露,在单个精品动画项目层面,对比传统制作产能,季度只能产出24分钟内容、全年产出96分钟内容,AI介入后的产能提升了375%,季度能制作90分钟的内容,全年产能达到360分钟/360天。
(图源:与光同尘集团)
AI对漫剧行业的改变,不仅是产能提升,更是质的突破与格局的拓展,让中小团队也有对标全球巨头的机会。
但在新阶段的初始,精品漫剧并不那么好做。
置身高速迭代的题材风口,平台算法逻辑带来短剧、沙雕漫剧、动态漫等内容的“流量围剿”,需要直面月产600部的“厮杀”,都让精品漫剧端原生模式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挑战。
而在这种行业环境中,与光同尘集团连续两天上线了两部精品漫剧《传武》和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,每个项目的核心团队仅7人——此举备受关注,大家好奇的是制作方如何解决精品化的一系列问题。
主创团队告诉短剧自习室,单部漫剧的规格大约在40-90集,单集1.5分钟,一个月就可以完成角色资产建设和1-3集的内容,月产能在30分钟左右,相当于传统动画制作一个季度的产能。
但“做得快”依然是量大管饱的路线,精品化路线有更大的挑战。
这两部漫剧均改编自阅文小说IP,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,影视化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原著还原度与视觉呈现力,以满足原著粉的期待。
也就是说,不仅要画面好看,还得还原IP,主创团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。
首先在建立资产库阶段就拆得很细。
人物、场景、剧本所需道具,全都不能含糊。就拿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来说,出场人物众多,地点反复变化,需要一一生成调试,以兼顾美观和一致性。
(图源:与光同尘集团)
开始制作之后信捷策路,如何让角色“活”起来而非机械性移动是关键。
“在动画画面表现上,相比于纯粹二维和三维的AI动画 ,画作的纹理层次、笔触质感目前是三渲二风格的精细度更高。”主创人员向短剧自习室表示,制作难点聚焦于逐帧动画所需要的动态视觉效果的连贯性与细腻度,画风的稳定性,以及角色的一致性维持。
逐帧动画的连贯性需要依赖导演和生图师对“帧间过渡”的精准设计——有技巧,但打磨依然是必要。
以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抬手动作为例,主创团队要求动作需在12帧内完成从自然下垂到抬至胸前的弧度变化,每帧手臂角度偏差不超过5°,避免出现卡顿感。因此,动作开始和结束的手部分镜得清晰准确,确保手部轮廓在动态中不变形。
更进一步的细腻要求则体现在动态细节的还原,比如角色奔跑时衣物褶皱随肢体摆动的拉伸轨迹、风吹动发丝时单根发丝的飘动方向,都需要生图师和动画师把关是否符合物理规律、且有运动表现力。”动画师会逐段校验,对跳跃帧、过渡生硬的段落重新补生,确保从角色微表情到场景动态都自然流畅。“
《传武》的开头就做得非常流畅,细节抓得很是精准。
比如,主角兄妹相倚的背影,两人头发飘动的角度是一致的,甚至带着夜风吹过的波纹。同时,两人坐在简陋的板车上,身体不自觉随着马车晃动也非常贴合现实,甚至是纸钱四散的动态、车轮在泥泞地里的凝滞感,都有所展现。
给到十善的特写镜头有很高的完成度,不甘被当作生祀又无力保护妹妹的劲儿十足十,让原著粉高呼还原。
(相关动图)
再来是画风的稳定性。
主创团队表示,前期会制定“画风规范手册”,明确人物维度、笔触风格(比如卡通厚涂、日式薄涂等)、色彩明度范围,分镜师需参照手册绘制草图,项目统筹在后期处理中会审核是否需要返工,后期调色师则对整体分镜进行色彩饱和度纠偏,并建立“画风校验库”,将过往合格帧作为参考标准,确保画风统一。
可以看到,把”艺术感觉“转化为可执行、可检验的工业标准后,漫剧整体风格基本能够稳定下来,也就更能让观众沉浸在IP世界观里。
比如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的画风相对更加锐化,色彩饱和度偏高,有赛博奇幻的氛围感。
(图源:与光同尘集团)
而《传武》则截然不同,东方玄幻的感觉更浓厚,人物轮廓柔和,但肌肉线条明显,整体更像大型国产动漫惯用的风格。
(图源:与光同尘集团)
主创团队还提到了一个比较少见的注意事项,即是角色特征和性格的匹配度。”如果主角的性格偏内向谨小慎微,他的表情说话就不会太夸张外向。“
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中,主角韩非在前期被打压,自认人生不完美,加上性格温和、明星身份使然,他在与其他角色交互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太多的大动作,甚至有保持距离的防备感。
可以看开头的审讯剧情,韩非被称为”嫌疑人“之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,也不像部分漫剧那样用转Q版形式来加心理独白,而是保持原画风,人物默默做了个深呼吸,把手交叠在前方,一下子就把性格展现了出来,眼神的力量感吸引观众”听他解释“。
(相关动图)
这两部精品漫剧算得上是与光同尘集团对AI精品漫剧的回答:AI不是一键生成的魔法,如何让AI服务于内容才是关键——人类负责定义好内容的标准,AI负责高效完成可视化呈现,让IP不仅能快速落地,更能高质量还原。
而精品漫剧的陆续突围,正在逐渐打破“AI漫剧=低成本、低品质”的刻板印象,开拓更广阔的市场。
AI如何撬动漫剧全球化?
漫剧行业已然行至发展的十字路口:“量大管饱”路线需警惕劣币驱逐良币,“精品化”路线则要避免陷入技术依赖、忽视内容本质的陷阱。
作为两条路线共同的驱动力,没有人能忽视AI的效应,其长期价值究竟何在?
与光同尘集团的发展历程,或许提供了一个AI影响中小企业的观察样本。
2023年年底,影视广告市场下滑,陈发灵敏锐地捕捉到AI的利好信号,迅速成立了与光AI研究所,初始团队仅有三人。
2024年1月,AI视频生成应用Runway Gen-2全面开放,与光同尘集团就开始着手AI视频生成研究,并在月底上线第一支纯AI生成视频《白蛇传》。
(相关动图)
随后的时间里,与光同尘集团一直积极地参与到AI内容制作前线,步伐基本与国内AI内容发展一致。
作为10年的影视广告公司、产学研一体的AI商业影像集团,与光同尘集团半年实现了100部AIGC商业制作,并在2024年下半年率先发行全球首部AI国产3D动画《果果星球》。
”创作内容本身,远比实现它的AI工具更重要。“在AI内容爆发、AI漫剧市场腾飞的2025年,与光同尘集团反而让自己慢下来,避开了流水线的产能战,用《有山灵》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《传武》三部精品漫剧切入了新阶段的AIGC竞争。
技术沉淀的优势正在显化,”目前,利用AI替代传统流程,能将时间和预算成本降低高达70%,百万级别的广告效果仅需30%的成本,一年可以量产数十部精品化头部IP。“
从最初的《白蛇传》,到最新的《传武》,我们可以看见中国AI内容的剧变。
(相关动图)
那么,手握AI这把钥匙的与光同尘集团,距离“中国的皮克斯”这个梦想还有多远?或者说,AI时代下的中小企业什么时候能够跑出来一个“中国的皮克斯”?
客观而言,距离尚远。
成为皮克斯,需要具备持续产出精品动画的能力、强大的IP孵化与运营体系、成熟的全球传播与商业变现网络等核心能力。
但AI的出现和发展速度,让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照进了一丝现实的曙光。
首先是精品IP的规模化落地。
单看与光同尘集团,两个月内上线了三部精品漫剧,10月还将发布“与光自制”AI短剧厂牌及超10部动画短剧片单,包括阅文集团旗下腾讯动漫同名漫画《中国惊奇先生》、阅文集团旗下同名小说《神话世界红包群》等IP改编内容。
目前,《中国惊奇先生》已经在9月28日发布了预告PV,讲述了“神鬼七杀令”传人王小二到城市闯荡,意外和警花李雪、狐妖族红狐狸组成“驱魔铁三角”破案的故事,制作依然很有看头。
这种速度和规模,是传统模式下难以想象的。而随着AI技术迭代,制作速度和内容质量还将继续升级,搭建一个“IP宇宙”的产能门槛正在降低。
(相关动图)
在IP影视化落地的效率方面,借助AI缩短“小说-漫剧”的转化周期,能避免传统制作中“IP搁置”问题,快速抢占市场。
阅文集团旗下的小说IP《诡秘之主》,自2018年开始连载,2020年以1418章完结。但由于其融汇了克苏鲁风格、西方魔幻元素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风情和蒸汽朋克情怀,影视化落地难比登天,官方直到今年才推出了动画版本,此前的六七年时间全靠民兵为爱发电。
这也造成了原著和动画之间的一些认知时间差,热度距离预想中的霸权番爆款还有那么一点距离。
而同样具备改编难度的《我的治愈系游戏》,完结于2023年,在两年后的AIGC黄金期就迅速被抬了上来。
根据短剧自习室了解,与光同尘集团已经和阅文集团、番茄小说、知乎盐言等头部IP内容平台达成合作,利用AI技术快速量产、灵活迭代短剧。
(相关截图)
此外,AI还大大弱化了全球传播壁垒。
传统内容出海往往受制于语言和文化,而AIGC凭借其在多语言适配、口型匹配等的天然技术优势,能够将内容出海的周期和成本压缩数倍,成为驱动中国IP走向世界的、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。
更有甚者,AI的想象力还在于从”根“上进行本土化。
中文在线此前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时透露,《愤怒的吸血鬼》是特别为北美市场打造的吸血鬼题材漫剧,融合了西方的神话元素、美漫风格、爽剧节奏,“对味儿”的北美动漫风格就是靠AI实现的。
(相关动图)
值得一提的是,放眼全球动画产业版图,无论是日本动漫凭借《火影忍者》《鬼灭之刃》等作品构建起长效生态,还是欧美动画依托《冰雪奇缘》《疯狂动物城》等工业化精品制作撬动跨年龄层市场,支撑起百亿级商业价值的核心还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IP内核。
所以,精品化制作并非成本堆砌,而是扩大IP生命力、成为文化资产的土壤,AI则从产能和效率上大大降低了实现的门槛——国产精品IP内容正迎来历史性窗口,不仅是商业上的突围,还是真正走出国门的机会。
回到当前,对于漫剧行业来说,AI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随着AI技术迭代,漫剧行业将进入精品化量产新阶段。
而AI真正赋予行业的,是让每一个想要成为AI时代皮克斯的团队信捷策路,都获得了上场竞技、将想象变为现实的可能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